2025年4月2日下午,文理基础学院在承德楼503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数智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特别邀请到了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倪维健教授作为主讲专家,由文理基础学院张守顺副院长主持并总结,文理基础学院骨干教师积极参与。

报告会上,倪院长首先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和信息革命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学校教学形态,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和智能化、泛在化的未来学校。倪院长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强调了大模型在工程教育中的变革作用,如重新定义工程师的工作方式,使未来工程师更需要系统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而非传统的编码技能。他还分享了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工程实践能力实验中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编程实验指导、需求理解、设计文档生成、代码生成等方面的强大能力。

在数智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倪院长提出了基于知识链的教学内容细粒度重构、基于问题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及大数据驱动、大模型支撑的过程性教学评价等创新理念和实践方法。他强调,教学内容应减少记忆、理解等低阶认知相关的标准化教学内容,增加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解决问题等高阶能力。同时,教学方式应从传统模式转变为互联网+AI+教育模式,利用AI生成、智能推荐的个性化内容,实现个性化互动和定制化的学习计划。教学评价也应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全方位多角度的过程性评价,借助大数据和大模型技术,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情感数据,实时反馈学习情况,提供持续性指导。
报告结束后,张院长对倪维健院长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本次学术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张院长指出,倪院长的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为文理基础学院的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推动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张院长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本次学术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报告会,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数智化课程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